本报于7月20日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装甲兵工程学院联合举办的“抗战生活”夏令营中体验“沦陷区生活”的活动作了报道,并后续报道了有关专家及参加夏令营的老师、学生家长对此的看法。近日,该夏令营主办单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办公室副主任李宗远认为,“抗战生活”夏令营每期4天,除了体验“沦陷区生活”还有专家报告,观看录像、步行军、谈感想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多方面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至于为什么采取体验沦陷区生活这种形式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李宗远介绍说:青少年在学校里受到的是正面教育,他们对抗日时期的历史只限于书本上的理解;课外也只是从影视上看到日本侵略军的凶残,而没有一点实际的感受。让他们体验“沦陷区生活”,是从反面来教育。”
记者提出,时过境迁,模拟出来的场景能否让青少年真正对“沦陷区生活”有所体验?装甲兵工程学院的李参谋说,他们已为此作了多方面努力,在道具上使用了烟幕弹,并配制了机枪射击的录音带,尽可能渲染出当时的白色恐怖;在人员上,由学员们扮成日本兵,作出凶恶的样子,表现日军的蛮横。而且让带队的老师和群众避开,尽量制造出“沦陷区生活”的场景。
至于有些学生把这些当玩闹,李参谋说:我们是尽量做好外围工作,至于个别学生玩闹之类,我们也没办法。不过,大部分学生都能进入角色,严肃对待。